关键词: 苹果供应链自动化 苹果供应商自动化升级 苹果供应链转型目标 供应商财务压力 自动化与绿色制造
9月1日,据行业媒体《DigiTimes》报道,苹果公司正加速推进其全球供应链的自动化转型,并已将“具备自动化机器人技术”列为供应商获取制造合同的必要条件。这一强硬举措标志着苹果从“鼓励自动化”迈向“强制自动化”的新阶段,正在重塑其庞大制造生态的规则。
图源:苹果
与以往不同,苹果此次不再像过去那样为合同制造商投资或补贴自动化设备。报道明确指出,苹果期望供应商自行出资进行自动化升级,承担相关资本支出,以符合其新的生产标准。这一转变意味着,供应商若想继续获得iPhone、iPad、Mac、Apple Watch等核心产品的制造订单,必须主动投入资金采购和部署机器人系统,而非依赖苹果的资金支持。
此举覆盖了苹果旗下所有主要产品类别,显示出其对生产流程标准化、智能化的全面要求。知情人士透露,苹果在评估供应商资质时,自动化水平已成为关键考核指标之一。
2017年,苹果CEO蒂姆·库克及高管团队一行来到昆山,到访Airpods代工厂立讯精密,参观Airpods生产线
从苹果的战略视角看,推动供应链自动化主要基于两大核心目标。
其一,降低对人力的依赖并提升产品质量一致性。随着全球多地劳动力成本上升和供应链地缘风险加剧,自动化可有效减少人为操作带来的误差,确保不同地区、不同工厂生产的产品在精度、良率和外观上保持高度统一,从而维护苹果品牌的高端形象和用户体验。
其二,支持供应链多元化战略并降低长期生产成本。近年来,苹果持续推进供应链“去单一化”,将产能从中国向印度、越南、墨西哥等地分散。在这一过程中,自动化技术的引入可显著降低新工厂的培训成本和管理复杂度,加快产能爬坡速度,并在长期运营中实现更低的单位生产成本。
然而,苹果的“甩手”策略正给供应商带来前所未有的财务压力。前期高昂的资本支出,叠加机器人系统整合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生产中断、调试成本和人员再培训费用,已对部分供应商的盈利能力构成冲击。
行业分析指出,中小型供应商尤其面临挑战。它们缺乏大规模资本储备,难以快速完成自动化改造,可能因此失去与苹果合作的机会,或在议价中处于更弱势地位。这一趋势或将加速供应链的洗牌,促使资源进一步向资金雄厚的头部代工企业集中。
9月2日,港股苹果概念股集体下跌,鸿腾精密跌超9%,丘钛科技跌超8%,蓝思科技跌超6%,反映市场对供应商转型成本的担忧。
鸿腾精密作为鸿海集团子公司,其上半年财报显示,营收同比增长11.53%至23.05亿美元,但净利润同比下降7.53%,毛利率因成本上升而缩窄。分析指出,自动化投入与生产效率提升的滞后效应,是短期内盈利受限的主因。
尽管在自动化设备上不再提供资金支持,苹果在环境责任方面仍保持积极介入。报道称,苹果公司仍在直接支持其供应商升级节能设备,并推动采用更可持续的材料,以实现其2030年供应链碳中和的承诺。
这表明,苹果在追求效率与成本控制的同时,依然将可持续发展视为核心战略之一。自动化与绿色制造,正成为苹果供应链转型的“双轮驱动”,据悉他们已推动55家中国主要合作伙伴(包括京东方、蓝思科技等)承诺100%使用可再生能源。
业内专家认为,苹果此举将对全球制造业产生深远影响。作为全球科技供应链的“风向标”,苹果的强制要求很可能引发连锁反应,推动更多科技企业效仿,加速整个行业向“无人化”“智能化”制造演进。
对于供应商而言,自动化已不再是“可选项”,而是关乎生存与发展的“必选项”。谁能率先完成智能化转型,谁就能在未来的高端制造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。
来源:电子工程专辑